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共同写好耕地保护大文章
10月9日,2024年度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现场会在陕西地建集团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区召开。中国工程院五位院士出席会议,政协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王卫华致欢迎辞,中国农科院、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霁昌研究员,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唐宏军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陕西地建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
会议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开展退化耕地治理是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守牢耕地质量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重大科技项目的目标定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强化应用导向、产出导向、产业导向,聚合资源、聚集力量,形成攻关合力,向有限的耕地资源要粮食,要好粮食,为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本次会议选取陕西省卤泊滩作为北方盐碱地农田监测治理的典型示范区,与会专家对项目区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场观摩了陕西地建集团在退化耕地尤其是盐碱地监测与治理方面的技术演示,并详细查看了流动实验车及其他便携式监测装备。1999年以来,陕西地建集团对卤泊滩盐碱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综合治理新模式,让“只长盐蓬草,不长棉和粮”的卤泊滩盐碱地,实现了麦吐穗玉米壮的华丽蝶变。现场会的召开为退化耕地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对支撑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的退化耕地治理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华俊主持会议,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山大学、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等9家项目参与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